市政协委员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2024-01-07 20:06:21
市政协委员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出谋划策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何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今年的三亚上,多名市政协委员关注全民健身行动话题,建议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引导群众就近健身、乐于健身,推动全民健身“热”起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休闲的需求,三亚高度重视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从社区到村居加大健身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但是,公共健身器材一般都安装在露天空旷的地方,长期遭受日晒雨淋,使用频率高,容易导致健身器材生锈脱漆,破损老化,有的甚至无法使用。”市政协委员陈晓娟根据调研情况,今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健身器材管理的提案》。
陈晓娟建议,文体部门要对公共健身器材安装、使用、维护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并登记造册,对安装时间、使用年限、维保情况做到清楚明了。同时,要制定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健身器材日常监管维护责任,明确管理维护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定期检查和维护公共健身器材,及时维修破损的器材。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向健身群众宣传文明健身,爱护健身器材,降低健身器材的损害率。
“当前,三亚综合性旅游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相比国内其他旅游城市具备的文化体育场馆设施仍存在很大差距,是引进和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短板。”市政协委员吴小琳建议,三亚可按照“场馆建设+片区开发+产业引入”模式,高标准加快建设相关场馆及公共配套设施,吸引具有品牌效应、市场价值、行业引领的优秀项目落地三亚,在满足赛事活动需要的同时,也能保障市民日常健身需求,让老百姓能充分享用家门口的高品质健身场馆。
市政协委员张景峰认为,在构建具有三亚特色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三亚还存在诸多短板,包括现有场地硬件与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参与需求不匹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体育产品供给亟待丰富,人才引入政策亟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等。
“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公园建设体育场地,是高质量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方式。”张景峰认为,打造城市体育公园综合体,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场地类型、拓展现有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还可以将商业、娱乐、文化等产业业态与体育公园的建设、开发相结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综合体模式来优化服务功能,促进消费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全民健身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追求,是实现群众主动健康的核心力量,也是三亚市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打造幸福标杆城市的重要内涵。”对于委员们热议话题,市旅文局有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回应。
据介绍,2022年9月25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将打造一批全国最具辨识度的全民健身旅游化成果,推动三亚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融合化、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构建具有三亚特色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少于40%;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5人等目标。
目前,以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为标志的市级综合体育运动场顺利竣工,三亚湾健身步道投入使用,天涯海角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赛场标准化建设正在推进,育才全民健身中心、崖州深海科技城市民健身中心已开工建设,规划建设的1个市级、4个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完成立项。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处、公共体育场2处、体育公园5个、社会足球场12个、农村全民健身广场4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4个、百姓健身房8个。推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FE赛车特色运动小镇,形成集海空、海上、海底以及沙滩于一体的滨海体育产业与产品集群。
针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后续如何提升运营管理?三亚市旅文局群众体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亚的全民健身场地以属地管理为主,各区、住建局、绿地所等各有管理,将来要创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监管模式,支持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196体育官方网站、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落实全民健身设施科学配置、日常巡查、更新维护、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