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产品”到“做标准” ——国产体育器材中的科技与匠心
2024-10-13 03:20:12
从“做产品”到“做标准” ——国产体育器材中的科技与匠心近年来,各类“中国制造”器材及周边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其中蕴含的科技感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再到向“做标准”迈进,中国体育器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
东京奥运会上,瑞豹系列自行车陪伴中国队运动员刘佳丽创下好成绩。这一系列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兼具高刚性、高强度,能承受骑行时受到的较强冲击力。在65项专利赋能下,泰山瑞豹系列产品中,最轻的仅5.8千克,比市面上一般碳纤维自行车重量要轻40%。
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材料,一路拼科技……短短5年时间,凭借自主研发,泰山瑞豹公司产品获得国际自行车协会认证,并亮相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山地车赛场,打破了百年来国外品牌在相关项目的垄断。
运动健儿争金夺银的赛场,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竞相展示实力的舞台。从场馆设计建设到比赛器材提供,从运动员服装到赛事保障服务,“中国制造”的元素无处不在。
杭州亚运会上,艾图爱(北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中国国家曲棍球队提供训练、通勤和比赛的全部服装。“我们生产的服装在抗撕裂、速干、弹力、质感上都达到或超过国际赛事专用标准,自2016年起就成为中国国家曲棍球队指定服装供应商。”公司董事长尤金涛说。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科技自信和创新底气是企业产品登上亚运会赛场的关键,中国企业运用数字技术,不仅践行着绿色、智能理念,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缩影。
在亚运会不少赛事场馆,观众用手机扫描票根上的二维码,就能通过导航快速找到入口和座位。山东领先康体设备有限公司为部分赛事场馆提供看台和座椅,他们融合5G技术,为座椅增设定位装置,即便是宽度1米的过道也能准确定位,解决了初进场馆“不认路、找座难”的问题。
“我们研发的第五代伸缩活动看台,运用物联网等技术,能实时在线监测看台运行状态,遇到故障会自动发出报警。”山东领先康体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坤介绍,伸缩活动看台展开时能提供大量座位,收合时仅占用1米左右的空间,且看台可推移到其他场地使用,实现不同场馆多次、反复利用,避免了因拆除、重组产生的建筑垃圾。
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既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也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质的“竞赛”。乐陵市友谊体育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为射击类项目和射箭类项目提供多款产品,并为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提供赛事服务保障。“赛场是展示‘中国制造’风采的窗口,我们将以专业服务争夺赛事服务赛道上的‘另一块金牌’。”公司董事长刘士胜说。
切割、焊接、折弯,打磨、喷涂、组装……早上八点,在山东德州宁津县城东部的健身器材产业园区,不少企业已开启当日繁忙的生产活动。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轰隆运转,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等崭新器材沿着销售网络运送至京津冀、长三角乃至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车间工人基本天天加班到晚上9点。我们国内订单比去年增长了30%,国外订单增长了80%。订单排期已到明年2月。”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利告诉记者,很多中国体育器材企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得益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对市场的深耕和对产业风口的把握。泰山集团草坪研发部部长孙永昌向记者展示了企业最新研究成果——升级版滑雪草样品。“滑雪草主要应用于滑雪和高台滑雪,可以克服场地无雪带来的不便,保证四季都能在户外滑雪。”孙永昌说,这一成果的背后,是16名研发人员试验上百次、攻关5个多月的不懈坚持。
“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体育用品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内高端科技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跻身全国行业前列。”泰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青峰说。
泰山体育所在的乐陵市,近些年也成为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频频光顾之地:多位国际奥委会官员,100多个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主席、秘书长,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官员都来过这里。
“原因就在于,很多大型比赛的器材是我们中国生产的,国际标准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制定的。”董事长卞青峰说。
国际体育组织对器材的外形、长宽、硬度、回弹、下陷、冲击力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以前是欧美定天下,你的器材要达到人家的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大赛。”卞青峰说。
标准即门槛,很多人把它看作“拦路虎”,泰山体育却把它当作“敲门砖”。借助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机遇,泰山体育与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合作攻关196体育最新,一次次将产品送到国外实验室进行检测,再经过实际使用测评。经过7年漫长痛苦的洗礼,泰山体育脱胎换骨,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
自此,这家企业走上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之路,完成从“遵循标准”到“制定标准”的蜕变。近年来,泰山体育接连成为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等4个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或参与制定室内外健身器材、碳纤维自行车等5大类国内国际标准200余项,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产品200余项,数量全球领先;获国内外专利1000余项,居全国首位。
人工下料后,激光切板机自动排版,将大铁板精准切割至各种形状;机械手灵活转动,焊花飞溅间,焊接机器人将一个个零件准确“连接”;680米长的全自动喷涂流水线有条不紊运转,工人只需在开头挂上零件和在最后进行复核和检测,中间喷涂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宁津健身器材产业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纷纷加快“黑灯车间”“无人车间”布局,“转”出发展新空间,焕发出新活力。
在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天恕通过电脑查看数字车间生产情况:“我们正在为德国客户生产有氧器械、力量器械。数字车间24小时自动化生产,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之间数据的可视共享,运营成本降低了30%,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3%,产能较普通生产车间提高了近5倍。”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用数字说话的趋势越发明显。很多曾经对数智化转型不感兴趣的小企业,如今在大企业的引领下,也开始使用数字化管理平台。而目前除了生产和管理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国体育器材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身也转向数字化、智能化赛道。
在山东宝德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副总经理韩立庆向记者介绍一组六件套的运动康复训练设备。韩立庆说,在普通的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基础上,他们自主研发了配套信息管理系统,健身设备在连接电脑系统、输入病人数据后,即自动生成健身康复程序,患者可进行推举、坐姿划船、身体伸展弯曲等多种训练。“我们未来在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还将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
产品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和行业的共识。“在传统健身器材上,如果想对国外知名品牌实现超越,可能还要多年的时间,而在智能化赛道上,我们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办副主任解付平说。
体育器材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也在产生更广泛、更积极的社会效益。开阔的场地、科技感满满的智能体育设施、私人定制的运动计划……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绿景家园小区,新投用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体验。
这个健身房占地400余平方米,共有腿部屈伸双功能训练、高位推举双功能训练等10余个健身项目,可满足居民全方位运动健身需求。居民还可以开启智能竞赛模式,在对战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很不错,首次使用扫一扫二维码,以后就能通过人脸识别‘打卡’所有设施了。”居民周景州对“智能竞赛车”项目赞不绝口,“屏幕上会显示单次运动的各项指标,比如消耗的卡路里、心率,还有速度、运动时间。下次来还可以进行对比,方便又科学。”
德州市依托体育产业基础优势,以补齐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为重点,为居民提供更便利、更科学、更智能的多元化运动健身服务,已形成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